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以“治理”为导向、以“社会和谐维护者”为定位、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根治欠薪工作体系,持续推进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多元治理和综合治理,加强跨区域协同,推动应急管理向长效治理跃升。
以“软服务+硬约束”推进依法治理,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与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企业联合开展“共学党史故事,喜迎百年华诞”结对共建系列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宣讲、以案说法,推动企业劳动纠纷内部化解。二是开展柔性执法。建立不予处罚、减轻处罚和从轻处罚“三张”清单,针对困难企业采取柔性执法、行政协调方式化解劳资矛盾,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同时保障员工工资和社保的基本权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是严查重大欠薪案件。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对重大欠薪案件、陈欠案件实施领导包案、提级办理,对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欠薪案件实行“一案双查”。进一步加大立案查案、督促整改、处罚惩戒力度,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以“横向协同+联动调解”实施多元治理,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一是开展“局长轮值接访”。人社、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国资等部门领导进驻信访大厅轮值接访,对疑难复杂信访事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协调化解。二是开展联合接访。会同公安等部门开展根治欠薪联合集中接访。2022年“两节”期间现场接访36批群众220余人,妥善处置欠薪风险隐患10余起,协调支付欠薪(含工程款)1.2亿元。三是加强联动调解。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挺在前”、劳动争议仲裁“兜底线”和“一站式”联处中心“接地气”的优势,加强协同联动,提高调解成功率,处早处小,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属地、化解在基层。
以“走访评估+四不两直”深化源头治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一是开展常态化走访评估。采取“月走访、季通报、年考评”的方式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工资发放、实名制管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走访核查,督促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压实属地政府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2021年共走访核查在建工程项目1432个,现场交流、电话访谈农民工3390余人,通报和整治“核心制度不落实”等问题1278个。二是开展“四不两直”联合督查。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市国资委和行业主管部门直插基层、直奔现场,对区(市)县贯彻落实根治欠薪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实行“周通报”,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双百分”目标考核。三是实施分类约谈。对全市重点监控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督促落实工资支付主体责任;对8个市级国有建设单位开展提示约谈,要求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确保政府项目、国企项目“零欠薪”;对欠薪问题多发区(市)县进行警示约谈,要求相关部门落实属地责任,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完成“两清零”目标。
以“信用承诺+联合惩戒”强化综合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开展工资支付信用承诺试点。会同市总工会、市企联、市工商联联合发起工资支付信用承诺倡议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恪守诚信准则,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目前,试点的新都区已有2147家用人单位自主签订了工资支付信用承诺书,行动以来欠薪案件同比下降14.1%,工程建设领域欠薪应急突发情况同比下降16.2%。二是实施联合惩戒。严格落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认定,将人社部门认定的严重失信对象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纳入信用评价,进行记录公告,依法依规实施行业内惩戒。三是引入信用评价机制。对企业农民工工资专户拨付情况、现场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集访讨薪件的处置情况等进行动态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并通过信用与招投标直接挂钩,促使企业主动做好农民工资支付管理工作。
以“成渝双城+成德眉资遂巴”加强跨区域协同,推动同城一体发展。一是加强成渝地区跨区域协同。严格落实《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劳动保障监察合作协议》,建立成渝两地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制度、打击欠薪违法行为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互派监察执法人员参加对方组织的业务培训。二是推动“成德眉资+遂巴”同城化发展。制定与德阳、眉山、资阳、遂宁、巴中劳动保障监察同城化发展战略,签订《推进成德眉资劳动保障监察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建立案件协查机制、信息共享、治欠联动和工作交流机制。召开“成德眉资遂巴”劳动保障监察区域协同发展研讨会,开展跨市域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培训。
本文章转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